最近,松下電器從太倉港出口一批洗衣機、微波爐等電器產品。該公司在無錫工廠貨走太倉港的基礎上,又讓上海工廠、杭州工廠出口日本的貨物改從太倉港走貨,預計今年從太倉港走貨數量將新增1萬多標箱。 太倉港船舶吃水深度每增1厘米可多載貨120噸,太倉海事局加大對上爭取力度,推進太倉港海輪錨地和瀏河海輪錨地改擴建工程建設,加強水上安全和通航能力研究論證,促進江蘇海事局放寬太倉港船舶進港多項標準,使得太倉港船舶吃水提高至-11.8米。引航員在電子海圖中設計出一條最佳航路,巧妙利用轉潮節點靠泊船舶,使得吃水達11.8米、載重94000噸的“榮耀”號等超大型海輪安全靠泊太倉港,并創造“一潮兩進”的引航新紀錄。武港碼頭負責人說,放寬船舶進港標準,讓太倉港的海港優勢更加明顯,既大幅降低了天氣因素對太倉港的影響,又進一步推進太倉港船舶深水化作業,船舶靠泊更加便利。僅武港碼頭的單艘船舶就可以多載貨物3500噸至4000噸,一年可新增吞吐量80萬噸。 海港對碼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國際集裝箱碼頭、現代貨箱碼頭、正和碼頭、武港碼頭、萬方碼頭、長江石化碼頭、陽鴻石化碼頭等碼頭企業加強技術攻關,強化培訓,不斷提高作業效率。3月5日,“廣平”、“新鴻翔65”、“亞星”、“海瀾中谷8”、“東城遠”等多船靠泊,作為具有第四代港口功能的正和碼頭,依托碼頭前沿設計水深-15.5米,12臺軌距30米、起重量為61噸裝卸橋等優勢,密切聯系船公司、船上人員,掌握班輪的進出箱量、開靠泊時間等基本情況,提前做好配載、堆場安排等計劃,合理操作6臺橋吊、18輛集卡,及時反映船舶配貨情況,最大限度發揮機械和人力作用,在一晝夜內裝卸了4016標箱,創下碼頭投運以來的最高作業紀錄。 集裝箱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是富集優勢放大海港效應的“晴雨表”。在全國港口競爭激烈、腹地箱源生成量增速趨緩的不利因素下,太倉港吞吐貨物持續增長,其中集裝箱運量保持兩位數增長,有效地幫助長江兩岸進出口企業降低物流成本。 |